提要:李可染“为祖国河山立传”已立为“彭城画派的理念”,借此文论,我以为陈传席“正大气象”书法观应立为“彭城书派”“彭城两书体”的审美观。作者:杨世明对书法界的乱象,不仅在于批评,更在于提出审美标准,倡导人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徐州人陈传席教授正是这样做的。十年前的11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并肯定了:正大气象书法观为徐州人陈传席首倡。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题为“秉笔直书狂言惊世俗 浩然正气斧笔绘美史——访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陈传席”,这一个版的专题用的是记者专访的方式。访问记者是李树森先生,专访的第二个标题:“首倡阳刚大气、正大气象”原文:首倡阳刚大气、正大气象李树森:作为一个理论家,您博学多才、思想深邃、涉略广泛、胸襟宽广、人格高尚,以考据深入、见解独特、语言犀利、坦陈直言闻名画坛,是当代罕有的真正具备批评家修养素质和审美眼光,且有强烈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美术理论大家。作为理论家您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还是特殊贡献专家,请问至今您提出的理论观点中最得意的有哪些?陈传席:最早我主要从事美术史研究,30来岁时写了《六朝画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在海内外颇有影响,使我有了一定知名度。后来家中发生火灾,把我绝大部分资料和书稿烧掉了,这样我就被动地投入了美术批评。我首先提出了“阳刚大气”。认为“阳刚大气”的民族绘画,才能体现时代精神、民族气质和精神,作为对民族意识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应该引导中华民族走向雄强。文章在《美术》杂志发表后,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收到来信2000多封,还有很多来电,都是赞扬的,后来据说有关部门也赞成我的观点。提出“阳刚大气”,是因为当时随处可见画家的作品存在过重的软弱阴柔之气,影响很不好。自此以后,很多画家都把那种细细软软的线条改成有气势的了。这篇文章产生的正面影响,对我鼓舞很大,鼓励我把美术批评再搞一段时间。第二个提出正大气象。正大气象最早是我提出来的,发表在《美术观察》和《书法导报》上,至今在书法绘画甚至整个艺术领域都有良好影响。当时很多人把书法写得歪歪道道、邪邪怪怪的,我说这种邪怪小巧的东西不是中国正统,中国从古到今,从王羲之到颜真卿所有大书法家都体现出正大气象。······ ”陈传席教授“首倡”正大气象书法观,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了。到《人民日报》报道已过了20多年,至今又过了整整10年。徐州人“首倡正大气象书法观” 影响中国书坛三十年,这是徐州文化的骄傲。一位普通的评论家首倡书法观,影响了中国书坛那么大、那么久,是徐州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贡献,也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文化传奇。借此短文纪念《人民日报》专题报道陈传席教授,并肯定“徐州人首倡‘正大气象’书法观”十周年!说起“正大气象书法观”,我想起李可染“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宏愿。正是这一宏愿让李可染的山水画创造了“崇高美、凝重美,也超过了其他诸大家,甚至可以超越明清,超越元代,而直接五代宋初的范宽。而且,他的‘崇高’和‘凝重’中又创造了古人所无的‘光’感。他创造了代表时代风格的、古今没有的山水画新风,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也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因而,李可染的山水画代表当时山水画的一代高峰。”(见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968页),正是这一宏愿让“为祖国河山立传”立为“彭城画派的理念”。正是践行“彭城画派的理念”,我们提出“为彭城山水立传”的创作观、创作活动,并于2020年初举办了“为彭城山水立传”网展,网展搞得红红火火,引为一时“网红”。李可染书法,尤其是1970年代后为和合其山水画的“崇高美、凝重美”,而改革自己的书风创造了的“可染书体”。“其登峰之作,厚重华滋的山水画与古拙朴茂的可染体相得益彰!如刑天舞干戚,云长驭赤兔,更像关西大汉执铜琶唱大江东去。虽由人作,实乃天合。”(见拙作《李可染书学思想重点的对话》)由此可以说,李可染山水画的“崇高美、凝重美”的学术肯定蕴含着对“可染书体”的审美评价,是一派斑斓而又厚重、淋漓而又拙朴、深沉而又壮美的“正大气象”。“为祖国河山立传”已立为彭城画派的理念,我以为“正大气象” 的书法观,也应是“彭城书派”“彭城两书体”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