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州人说“鱼”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102.png

王智科

  外地人到徐州吃过鱼的,都会发现,不少鱼在徐州话中的名字,和普通话中是不一样的。

曹鱼

  这是鲫鱼(图),徐州话叫“曹鱼”。

  徐州有一道名菜“曹鱼喝饼儿”,在其他地方吃不到。其中的喝饼儿,和熬菜时贴的喝饼儿不同,它很薄,而且不是贴在锅上,是直接放在曹鱼上面的。

  徐州人做“糟鱼”,常用小曹鱼儿(徐州话叫“曹鱼壳儿”)。(图)

  当地的产妇如果奶水不足,揄(tōu)奶最有效的,就是“曹鱼汤”,浓浓的、呈乳白色。(图)

  “揄(tōu)”字,普通话读yú,是“引”、“抽”的意思。《徐州方言志》和《徐州方言词典》中都读作tōu。

䱗子

  这是白条鱼(图),学名叫“条鰶”,徐州话叫“䱗子”。

  䱗子体型较小而侧扁,腹侧呈银白色,喜欢群聚栖息于水体上层接近水面的位置,爱吃浮游生物。因此,人们经常会在池塘、河沟的表层,看到一群一群的䱗子。(图)

  徐州话中有句歇后语“清水䱗子不捣猛儿——净吃浮食儿”,比喻人做事轻浮、不踏实。

  这里的“捣猛儿”,又叫“扎猛子”,意思是头朝下潜入水中。(图)

  徐州话形容人个性强硬、爱和别人争斗,会说“这家伙是个硬头䱗儿”。“硬头䱗儿”这个词儿,是有来历的。

  䱗子分两种。一种叫“软头䱗子”,它的下唇包着上颚,因此头是软的。(图)另一种,上颚往前突出,下唇后缩。因为上颚有鱼骨支撑,所以头是硬的,叫“硬头䱗儿”。(图)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文章中把䱗子的“䱗”写成“鲹”,是不对的。“鲹”在普通话中的读音是shēn,它是另一种鱼,体型呈卵圆形。

咯咯咽(yài)

  这是黄颡鱼(图),南方叫黄腊丁、黄辣丁,徐州话叫“咯咯咽(yài)”。餐馆的菜谱上多写作“鮥鱼”。

  这鱼的名字,徐州及周边地区方言志书上各有各的写法。本文小标题的写法来自《徐州方言志》。《徐州方言词典》中,前两字写作“鮯鮯”,第三个字写作“鱼+厓”(源自《徐州十三韵》),《沛县方言》写作“鮯鮯咽”,《淮北方言》写作“鮥鮥液(yài)”“鮥鮥牙”)《枣庄方言志》写作““虼虼yài”,写不出来的字干脆用拼音代替。《宿州方言》更绝,一本书中有三种写法:“咯咯夜”、“角角(gěge)夜”、“~~燕”。

  在普通话中:“鮥”,是鳄鱼的意思。而“鮯鮯鱼”,则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神鱼,它的形状像鲤鱼,有六只脚,而且还有像鸟一样的尾巴。另外,这种鱼离开水面后确实会发出“咯咯”的叫声,网上有视频为证。而徐州话中,对于从嗓子中挤出的声音,就称为“咽(yài)”。

  即便如此,相信一街两巷众多餐馆的菜谱上,仍然会写作“鮥鱼”,而不会改为“咯鱼”的。

  这种鱼的肉特别鲜美,因此,在徐州及周边地区,“红烧鮥鱼”是一道极受欢迎的菜。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