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世明
少字书的生命力特征
少字书在中国风行了5000年,从今年起还会以“少字书春联形象领头”走向地球村,其生命力的特征有哪些,值得研究!
《为少字书正名》研讨的深入需要我们认知少字书生命力所在。认知到了、深了,更有利于少字书创作文化自觉性的提升。
这是件文化小事,但又是一个大题目。我知识浅薄无能为力,于是求教名家、大家一起探讨,作以纪要分享。
《求教书》一发出,就得到许多群友、名家的支持、著文。现整理之。是为序。
——杨世明
展望少字书前景
江苏文化名人,诗人、书家,86岁邓宝丞老著文道:
少字书在中国延续了5000年,自然也伴随着福字春联的常年张贴,榜书、匾额的随处悬挂。
今年春节申遗成功,春节作为融中国书法诗词美学喜庆于一体的福字春联等少字书载体,也将随之走向世界。即少字书必将随之“率先”入世。可以想象,偌大一个地球村,未来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一个红彤彤的世界,是何等的壮观与和谐!
毋容置疑,少字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吸引眼球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的想象力、鼓舞人心的推动力、彰显中华民族的自信力。少字书将是读懂中国、认识中国、热爱中国的最好向导。
千余美国民众排队“抢”福字
南京文化名人、作家、书家南建中先生著文道:
省诗词界名家邓公在关于“少字书”的文章中,多次提及中国少字书必将走向国际,走向世界,余完全赞同。
今日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一则发自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最具说服力的新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日前在华盛顿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庆祝新年活动,邀请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艺术家们为千余名美国民众写《福》送福。
这一个中国《福》字,瞬间迷倒了众多美国人,大家蜂拥而至,热情高涨,排了很长很长的队伍,渴望在这个首届世界春节得到一幅大吉大利的中国《福》字。据说江苏书画家们写了整整四个小时,虽然累了,但很快乐,很自豪。
千言凝一字。一个由商代甲骨文经三千多年演变成的《福》字,蕴含了长寿、富贵、财富、祝福、幸福、吉祥、美好等等无尽的内涵。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中国的少字书《福》字,才有如此超强的能量与魅力。
少字书之国际化将水到渠成
看到南建中先生文,邓宝丞老人著文:
读了作家、书家南建中先生《千余美国民众排队‘抢’福字》一文,想到对《福》字而言,至少有以下几个不言而喻:一是它有三千多年经久不衰的发展史;二是它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符号;三是它最受国人欢迎,且是最为普遍使用的吉祥语。随着春节申遗入世,它的独特魅力,必将受到全世界的热捧。新春佳节美国华盛顿中国书画家送《福》美国民众的事例足以为证。
《福》字是少字书中最少的范例,其文化内含丰厚,形象艺术,变化无穷。因此不仅受到国人的普遍喜爱,也必将受到国外民众的欢迎。少字书国际化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彭城文化学者、书家杨世明先生的“少字书”研究天地越来越宽广,越有成果。
春联文化是中国年味的灵魂
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教育家黄之余先生著文:
2025年以少字书“春联形象领头”走向世界,她告诉我们,春联文化、福文化才是年味的真正灵魂。尤其是春晚里的春联、福字,向世界展示了一场真正高级的春节大秀。这些春联不是单纯的好看和欣赏,而是让人“看完之后有所思考”,她既有震撼人心的文化自信,又让我们看到科技让中国传统文化变得更酷,还让来自全世界的美好被藏进了中国的春联和福字里,更让我们从祖国出发,漫游世界,祝福着每一个人的小小世界。中国的春联,尤其是少字书福文化,创意满满,创造出更多值得纪念的人生瞬间。
凭借广泛的全球网络,深入挖掘了各国的文化精髓,将其与中国传统的福字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了一套既具有世界特色又富含深情的2025百幅图。他们巧妙的将各国的建筑地标、自然风光、以及人文艺术融入中国的传统福字里,每一份祝福都承载着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特色,让你感受到来自全世界的温暖祝福之余,还能增长见识和趣味,让整个体验变成了一场集观赏、学习、互动于一体的文化之旅。中国传统春联和福文化,为每一个用户送上蛇年最真挚的祝福,和全世界一起,祝福你!
春联、福文化,不光是对春节的祝福,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強烈展示,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技艺、智慧和情感,而这种中国文化的自豪感,才是真正让人记住一个时代的东西。2025年春联、福文化,它突破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让科技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加速速器,科技加点buFF,让它潮出新高度。更是中国文化、科技、现实的全方位展示。这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把中国文化符号扩写成气象万千的世界之美,实现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与展示。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从中国年到大同年,“中国红”走向文明交融的星辰大海,当除夕的春联、福字,传递的是四海同春凝聚力,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首个“非遗版”春节,拥抱世界的祝福。
少字书五大显著特征
著名书画家、理论家周忠树先生著文:
少字书法,以极简之态,承载厚重文化内涵,用寥寥数字,尽显深邃思想意境。在众多书体中,草书与少字书法相得益彰,其灵动飞扬的线条,变幻无穷的形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少字书法独特的线条美与形象美,正所谓“立象以尽意”。它以现代审美为导向,将少量文字巧妙组合造型,在传承与创新中,生动体现出当代少字书法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少字书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已绵延传承了5000年,自今年起,更是以“春联形象领头”,逐步迈向世界舞台。探究其蓬勃的生命力,可归纳出以下几大显著特征:
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历经长达5000年的岁月洗礼,少字书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沉淀、发展与演变。它深深扎根于古代书法传统的肥沃土壤,汲取着历代书法大家的智慧与精髓,一路传承至今。这种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其强大生命力的坚实根基,让它在时光的流转中始终散发着独特魅力。
震撼人心的艺术表现力:少字书法以极少的文字展现出极为丰富的内涵。草书线条的灵动多变,或粗细相间,或曲直相生,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疾徐顿挫,营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独特形象美。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高度契合现代人对简约而富有意境的审美追求,为人们带来一场场震撼心灵的艺术盛宴。
博大精深的文化承载:少字书法虽字数寥寥,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思想。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都仿佛是历史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更能引发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情感共鸣,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独具匠心的造型创新:少字书法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以极少的字进行巧妙的组合造型。这种创作方式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无垠的创作空间,使其能够紧密结合当代审美思想,不断进行创新与突破。在保留传统书法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展现出当代少字书法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
广泛多元的应用拓展:如今,少字书法以“春联形象领头”,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征程。从中国传统节日中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到世界各地艺术展览中的精彩展示,少字书法正逐渐跨越文化与地域的界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这种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多元的传播途径,使其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受众群体和传播空间,为其生命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5年2月1日周忠树于古彭城徐州凤凰山下听雨斋
汉字表意 字少意丰
中书协理事、省书协副主席、市书协名誉主席马亚教授著文:
醒目标识、简明扼要;汉字表意、字少意丰。
字少意赅 内涵博大
南京著名书法家、《e书法》首创者徐剑青先生著文:
由简入繁,由繁入简,字少意赅,内涵博大!
言简意赅 一字千金
——谈少字书生命力特征
《徐州日报》著名记者、《徐州艺术馆》原常务副馆长、书画家、评论家胡泳先生著文:
形式美:简洁多样,一目了然。
内容佳:寓意美好,耐人寻味。
寄情深:一字千金,言简意赅。
传播快:字简易懂,便于交流。
少字书的四个特征
著名群友范书友先生著文:
少字书是以简洁精炼的文字表达丰富内涵,具有独特的生命力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度的表现力。
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性。
浅析中国最早的少字书春联
著名红学家王宗乾先生著文:
五代末年,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春联,是为少字书。
但后来在莫高窟藏经洞的敦煌遗书里,发现了 12 幅春联的记录,其中排在第一的春联为“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也是为少字书。
按照敦煌遗书标注,这是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 年,唐玄宗时期)所写,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早了大约二百四十年,所以我认为“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春联。
少字书春联,久也!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大美至简,言简意赅必将统领潮流!
四大特征说少字书
染翰堂书画院赵旭院长著文:
我简单的说说我对少字书的理解也不一定正确,首先我说一说为什么要有书家和书匠之区别,所谓的书匠也就是有点类似于过去的账房先生(不是全部),没有什么技法理论作支撑,随心所欲,聚墨成形,闭门造车,写了一辈子还是那个样,就是一个熟练,没有变化和进步。
书家就不同了,首先要有修养学识,要有专业理论作支撑,为什么现在特别推崇学者型书法家,这对于一个真正能称得上书法家太少了,我们现在所谓的书法家写来写去无非就是抄抄唐诗宋词,你看过去的书法家哪个不是精通文史,诗词格律,把自己写的诗词在用书法的形式在纸上给表现出来,书法就是一种情感宣泄,书法粗细、大小、参差不齐、浓淡干湿变化,看是静,实则动张旭的狂草惊天地,泣鬼神,就是观看公孙大娘舞剑的启发。
书法家少,书匠多。
再一个,我们常说的少而精,我们常说某某的书法六体皆精,您说可能吗?人的精力有限,别说六体了,一辈子您能把一体写好了,研究透都不容易。
为什么少字书走得更远更长久,我个人认为,第一,好记忆,第二,用途广,第三,实用性强,第四,雅俗共赏。
九大特性少字书
著名中学地理历史老师李微先生著文:
1.少字书融入社会生活,表达需要,必不可少。(必备性)
2.少字书言简意赅,意义深远,值得品读。(深远性、哲理性)
3.少字书历史悠久,传承久远。(历史性、传承性)
4.少字书符合现代品读品味。(时代性、创新性)
5.少字书继续发展与世界文字文林。(发展性)
面向地球村来说,少字书还具有“独具性”:就世界语言文字来说,中文有少字书,英文等其他文字没有,具有独具性。日本自不必说,文字都渊缘与中国,更有大秦徐福飘洋过海之传说。之所以世人知道日本少字派,也许媒体的过于宣传及国人文化上的扬之媚外、新奇之感、不究自身也有关系。生命力具有独具性也是中国少字书的一个特征。
小跋:困而学之。我提的问题,自己解答不了,就请教!群友、名家都热心相助、不吝赐教!
生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身体、心灵和精神三个层面的力量、能量。 “少字书生命力特征”之问,是借用“生命力”一词来探讨、认知问题。文字、书法是有能量的,有生命力的。“少字书法”具有造型美、意蕴美、音韵美、书写美,应有生命力的特别之处。我想也应多维度、多角度地探讨之、认知之。
细细品读诸位论说,大家正是多维度、多角度地各抒高见,给我印象深的有六点。
其一,文书并重的坚守力。书法从作者的角度说,自古本是“文本创作与书写表现”是同步的、统一于一个创作过程。这是书法生命力之基础、之本源。而当今不知从何时起,文本创作与书写表达分家了,书法“纯艺术化”了。
而“少字书”的作者却基本坚守着“文书并重”的传统,正如邓宝丞老人所说:“作自己的诗、写自己的书”。“少字书”作者文本并重的坚守力,为少字书生命力提供了基础能量。
其二,心心相印的精神力。天下文章有两个基点,一是写给谁看的,二是想告诉人家什么问题。一般书家是不大考虑这两点的,而少字书作者似乎应该考虑这一问题。有了这思考,想人心、创文本、写我心,就会语不惊人死不休、千言凝一字、一字胜千言,达到书者、观者,心心相印,一幅字唱来有人和的境界。这正是许多“族训”“匾额”等“少字书”影响许多代人的精神力量、能量!正如黄之余先生所说:“少字书,其作品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富有内在的精神力量。”
其三,大美至简的文字力。文字、书法都是有能量的。少字书作为“凝缩之点”的文字、书法,自当言简意赅、宜读耐品、拨动人心、触及灵魂。
其四,艺文兼备的亲和力。曹英华先生说“我是少字书。愿你活在我眼里,
愿我活在你心中。愿我们如大道一样,活在日常和生活中。” 少字书想让人喜欢读,愿能活在观者心中,其具有艺文兼备的亲和力,是必备要素。
少字书的亲和力来自两个基点:文字“经得起文学审读、作品强化艺术性表达”,争创“艺文兼备的少字佳作”(黄之余语)。我主张“书法是让读的”,喜闻乐见以养眼、朗朗上口以养神、细细品味以养心、活在心里以化人!
其五,时代光华的创新力。我是书法的门外汉,但对过分强调“个性”,一直持质疑态度。人写字,人之间不一样易,写得一样难。不一样就是个性。作为艺术的书法有时代感,有时代光华难。
我以为“少字书”创作尤要“时代性”。时代的才是历史的。我赞成黄之余先生观点:“少字书,感性与知性兼融,传统与现代交响。” 创新是时代性的亮点。2020年著名摄影家孙健程先生把“少字书与数字科技结合”创造了“影像书法”,增强了少字书的视觉冲击力和传播力,扩大了书法爱好者队伍。2023年企业家王红女士为“少字书作外文翻译”,开拓了徐州书法、企业、产品走向世界的新路。这两样创新之作,为徐州“少字书”增添了时代光华。
当前,我们群友开展的“少字书理论研讨”,也为少字书抹上了具有时代感的华彩而厚重的一笔。
其六,与生俱来的传播力。著名书画家、评论家胡泳先生说:“传播快:字简易懂,便于交流。” 传播能力强是少字书与生俱来的特质。今天,我们还要给她赋能,增强其传播力、扩大其传播面。“影像书法”与“少字书外文翻译”,应是成功的创造。
传播力越强、影响力越大!徐州“少字书”影响力越来越大是生命力旺盛的一个重要尺度。
是学习,也是探讨的一言,敬请诸位不吝赐教!